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5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114篇
林业   306篇
农学   115篇
基础科学   44篇
  633篇
综合类   698篇
农作物   62篇
水产渔业   28篇
畜牧兽医   160篇
园艺   29篇
植物保护   7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119篇
  2012年   135篇
  2011年   143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121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周脚根  尤冬梅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0):14829-14831
[目的]探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外源因素。[方法]以4种土地利用方式(粮田、蔬菜地、果园及林地)下的356份土样为材料,采用关联规则法定量分析土壤重金属含量与土地利用方式的关联性。[结果]土样中As、Cd、Cr、Cu和H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8.65、0.20、53.12、20.89、0.14mg/kg,其中As、Cr、Cu含量受土地利用方式的影响较小,Cd和Hg含量受土地利用方式的影响较大;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引发重金属As、Cr、Cu积累的概率小于22%,而引发Cd和Hg积累的概率介于32.0%~44.9%。[结论]监测区域土地利用方式有造成土壤重金属Cd和Hg积累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2.
退化山地不同利用类型土壤养分·微生物及生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不同土壤利用方式下的土壤退化程度。[方法]采用野外采样及室内分析的方法,选取人为干扰较小的旱冬瓜林作为对照,对不同利用方式下的土壤的养分状况、微生物状况及生化作用进行分析。[结果]土壤养分含量均随土层加深而减少。土壤有机质、氮素、速效钾均以旱冬瓜林最高。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间各种土壤微生物类群的含量和数量具有很大的差异。旱冬瓜林的微生物数量是最丰富的。6种利用类型林地土壤生化作用存在明显差异。旱冬瓜林地土壤呼吸作用、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和纤维素分解作用均高于其他利用类型土壤。[结论]旱冬瓜林土壤性状较好,其他5种利用类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  相似文献   
103.
王召海  张衍伟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4):6704-6706
以兖州市城区为例,以高分辨率CCD航空影像为数据源,进行城区土地利用类型信息提取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4.
广西桉树林取代马尾松林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广西钦州市马尾松林和巨尾桉人工林的植物多样性开展研究,旨在阐明桉树林取代马尾松林对植物多样性和植物功能群的影响,促进对桉树人工林的科学认知。研究表明,采伐马尾松林种植桉树后10年,在1 800 m2样地内,桉树林的物种数为95~98种(木本植物50种,藤本17~19种,草本24~28种),而马尾松林为63~88种(木本植物32~48种,藤本13~24种,草本16种),两类林分的木本、藤本和总物种数差异不显著(P为0.237~0.937),而草本植物差异显著(P=0.038),表明桉树林取代马尾松林将显著增加草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桉树林取代马尾松林对铁芒萁有显著的负效应,重要值减少50%(P=0.077),而对五节芒(P=0.057)和东方乌毛蕨(P=0.079)有显著的正效应,重要值提高0.85~3.76倍。桉树林和马尾松林木本植物的Shannon Wiener指数(H′)、Simpson指数(D)和均匀度指数(Jsw)差异不显著(P为0.299~0.957),而草本植物的H′、D和Jsw差异极显著(P≤0.002)。桉树林取代马尾松林对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功能群具有显著的影响,然而,桉树人工林建立过程中采取的采伐、炼山、整地、施肥等措施是导致群落物种多样性和功能群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5.
Oriental beech (Fagus orientalis Lipsky.) and Oriental spruce [Picea orientalis (L.) Link] are the two most common tree species in northeast Turkey. Their distribution, stand type and understorey species are known to be influenced by topographical landforms. However, little information is available as to how these changes affect litter decomposition rates of these two species. Here, 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slope positions (top 1,800 m, middle 1,500 m and bottom 1,200 m), stand type (pure and mixed stands) and purple-flowered rhododendron (Rhododendron ponticum) on litter decomposition rates of Oriental beech and spruce for 4 years using the litterbag technique in the field. Among these three factors, stand type had the strongest influence on litter decomposition (P < 0.001, F = 58.8), followed by rhododendron (P < 0.001, F = 46.8) and slope position (P < 0.05, F = 11.6). Litter decomposition was highest under mixed beech/spruce forest, followed by pure beech and spruce forest. Beech and spruce litter decomposed much faster in mixed bags (beech–spruce) than they did separately under each stand type. Purple-flowered rhododendron significantly reduced litter decomposition of Oriental beech and spruce. Beech and spruce litter decomposed much slower at top slope position than at either bottom or middle position. Differential litter decomposition of Oriental beech and spruce was mainly due to adverse conditions in spruce forest and the presence of rhododendron on the ground which was associated with lower soil pH. Higher elevations (top slope position) slowed down litter decomposition by changing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most probably by decreasing temperature as also other factors are different (pH, precipitation) and no detailed investigations were made to differentiate these factors. The adverse conditions for litter decomposition in spruce forest can be effectively counteracted by admixture of beech to spruce monoculture and by using the clear-cutting method for controlling rhododendron.  相似文献   
106.
小麦倒伏原因与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敬昌  陈洁 《农技服务》2009,26(9):32-32,43
针对小麦倒伏的原因与类型,分析了小麦倒伏后对小麦产量和品质造成的影响,提出了预防小麦倒伏的措施,以期防止小麦倒伏,达到小麦高产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7.
山西太宽河自然保护区植物多样性及保护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太宽河自然保护区位于山西省中条山的中西段。调查表明,该保护区共有维管植物119科464属887种。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包含有15种类型,而其中北温带分布类型属最多,共147属,占保护区总属数的32.31%。植被类型被分为6个植被型组,8个植被型和32个群系,以落叶栎林占绝对优势。该区分布有较多的珍稀濒危植物,包括11种国家级保护植物和22种山西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最后,提出了该区植物多样性的保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8.
羊草地下芽库中各类型芽及所形成子株和母株的季节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当年返青母株是由上一年母株形成的80%的分蘖芽与分蘖芽子株,15%的根茎顶芽与根茎顶芽子株,以及5%根茎节芽和根茎节芽子株组成的,分蘖芽与分蘖芽子株是返青母株的主体。随着返青母株的生长,根茎顶芽是在5月20日早于分蘖芽和根茎节芽1个月发生,并首先呈水平生长方式远离母株,占据生态位;在6月20日水平根茎顶芽开始向地面弯曲,输出子株的同时,分蘖芽和根茎节芽开始形成,并输出子株。羊草母株以产生低比例根茎芽和高比例分蘖芽的扩展和丛生联合生长方式,以年内和年间的芽、子株、母株之间的不断循环,年复一年地维持着种群的无性繁殖机制。高降水年份可显著地增加地下芽库各类型芽数量,从而使地上子株和母株密度增加。  相似文献   
109.
采用盆栽模拟试验,结合使用WinCell木细胞成像系统和光学显微镜技术对在2种土壤类型上培育的梭梭幼苗木射线解剖结构进行观测,探究木射线组织比量的特征。结果表明:梭梭木射线为单列或多列共存,属Kribs异形Ⅰ和异形Ⅱ,所观察到的木射线多为多列射线。沙土木射线平均高度为182.33μm,为砾石射线高度的1.7倍;沙土木射线平均宽度为39.58μm,为砾石木射线宽度的1.1倍;沙土类型的木射线细胞壁厚度为0.65μm,砾石类型的木射线细胞壁厚度为0.31μm,沙土类细胞壁厚度极显著大于砾石类(P0.01);沙土类梭梭平均木射线细胞高度为3.25μm,砾石类梭梭平均木射线细胞高度为2.97μm,二者没有显著差异;沙土类梭梭平均木射线细胞宽度为1.82μm,砾石类梭梭平均木射线细胞宽度为1.65μm,二者没有显著差异;沙土类梭梭平均木射线细胞面积为4.64μm2,砾石梭梭平均木射线细胞面积为3.84μm2,二者没有显著差异;沙土类型梭梭平均木射线比量为5.20%,砾石类型梭梭平均木射线比量为3.93%,二者没有显著差异。梭梭采用不同木射线解剖结构特征来适应不同沙漠土壤结构状况。  相似文献   
110.
量化土壤时空变化对生态系统模型、精准农业和自然资源管理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控制环境问题,本文把传统统计方法、地统计学方法和地理信息系统三者结合起来,研究了中国西北部额济纳旗(1480 km~2)不同植被覆盖类型土壤氮的时空变化。于2011年与2015年从49个样点采集了98个0~15 cm土壤样品,测量了土壤全氮和硝态氮的含量,比较了不同植被覆盖类型土壤全氮和硝态氮的空间变化和时间变化。结果表明:土壤全氮含量明显受植被覆盖类型影响;土壤全氮平均值变幅为0.259~0.904 g kg~(-1),胡杨林地土壤全氮含量柽柳地土壤全氮含量梭梭地土壤全氮含量;2011年与2015年同一植被覆盖类型下土壤全氮含量差异不显著;2011年胡杨林地、柽柳地、梭梭地土壤硝态氮含量分别为45.185 mg kg~(-1)、76.95mg kg~(-1)、39.335 mg kg~(-1),2015年胡杨林地、柽柳地、梭梭地土壤硝态氮含量分别为2.259 mg kg~(-1)、21.546 mg kg~(-1)、14.554 mg kg~(-1);胡杨林地和柽柳地土壤全氮呈中等强度空间相关性,梭梭地土壤全氮呈强空间相关性;植被覆盖类型明显影响着植被中氮的转移、转化和吸收;研究区土壤氮素含量呈现剧烈的时空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